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不少人会发现,进入秋季后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头发干燥、鼻子敏感、便秘等令人困顿的问题不少来拜访,其实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秋燥会导致阴津耗损,带来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
秋燥的分类及其症状
凉燥
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表证偏风寒,津亏铰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温燥
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外因感受燥热病邪,内因人体值夏令炎热过汗之后,津气耗损或素体阴液亏损,复感燥热病邪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中医认为,在夏季过多地流汗之后,身体各组织都感水分不足。到了气候干燥的秋天,空气干燥易伤人阴津,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秋燥”由体内水分蒸发引起。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即“秋燥综合症”。 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都较差,这时更应重视预防。
(责任编辑:江明霞 )
文章关键词:
时间是把杀猪刀,这话一点不假,由谁能逃过变老的命运呢?多年以后你可能已经很难想起自己曾经也是肌肤水嫩,富有弹性。可是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详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偏爱山珍海味,然而山珍海味虽然可口,却不一定健康。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却起到健康长寿的效果,还真别不信,一起来看看……详细>>
立冬吃饺子是北方由来已久的习俗,民间俗语“北吃饺子南吃鸭”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就趁着周末立冬来临之际,一起科普下为什么立冬要饺子?立……详细>>
国人喜欢喝茶,提倡以茶养生。而以茶养生的关键就是掌握喝茶的#!佳时间,在对的时间喝茶健康养生效果才#!好。那么,茶水健康养生,我们应该什……详细>>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排毒、消肿、利尿等等作用,并且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