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尿、尿失禁、肾结石……[详情]
饮水健康要注意饮水量,饮水时间。对于小宝宝来说,饮水健康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避免饮水不足,也要避免饮水过量带来“水中毒”。那么,如何让宝宝科学饮水?宝爸宝妈们一起来学学孩子的科学喂水法吧。
饮水健康 宝宝喝水过量也会“水中毒”
据了解,“水中毒”的情况一般好发于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肾脏功能要到1岁以后才能到达成人正常的标准,一旦宝宝摄入水分过多,肾脏将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过多水分,而水分积聚在血液中导致纳离子浓度被过分稀释,造成低血钠,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的宝宝会有嗜睡、烦躁不安、厌食、呕吐、体温降低、全身性痉挛,甚至昏迷、死亡等表现。
Tips:对于喝配方奶的宝宝,家长在沏奶时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比例冲泡,以免奶水过稀导致宝宝摄取水分过多,引发水中毒。宝宝怎样喝水才科学
一、饮水健康要根据喂养方式喂水
1、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还未添加辅食的(6个月以内)宝宝,胃容量相对较小,饮食来源完全靠吃奶,而奶中80%都是水分,因此只要母乳充足,通常是没有必要给宝宝额外补水的。
2、奶粉喂养的宝宝: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容易上火,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喂水。
3、添加辅食的宝宝:就6个月之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来说,可以在宝宝进食后或两餐之间补充适量水分,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清洁口腔,有益于牙齿健康。
4、特殊情况:宝宝生病发烧、夏天出汗多、冬天开暖气后不感蒸发多等体内缺水时也需要适当补水。
Tips:不感蒸发是指除发汗外由皮肤和呼吸道粘膜表皮细胞间隙中组织液的水分直接蒸发掉的一种方式。
二、饮水健康,给宝宝喂水要看体重
宝宝所需的水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温度、湿度、宝宝的体重、饮奶量、辅食、活动量、宝宝是否爱出汗等等。一般情况下:
1岁以内宝宝每天需要液体量:120~160 ml/千克体重;
2~3 岁宝宝每天需要液体量:100~140 ml/千克体重。
家长可根据宝宝自身的情况,给宝宝每天补充大概自身体重的10%-15%的水分。只要宝宝的小便正常,可让宝宝少量多次饮水。
三、饮水健康要把握喂水时间
对小宝宝来说,在不恰当的时间喝水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比如吃饭前。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另外,睡觉前也不适宜给宝宝喂水。年龄较小的宝宝在深睡以后,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如果睡前喝水过多,很容易会遗尿。即使不遗尿,一夜起床几次小便,也影响睡眠,所以妈妈们尽量不要在睡前2个小时内给宝宝喂水。如果真有必要,也尽量控制好水量。
四、饮水健康要辨别宝宝缺水症状
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即使渴了也“有口难言”,而大一点会说话的孩子如果渴了也常常不会说出来,所以这时候就要靠爸爸妈妈的好眼力了。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就提示你他需要喝水了:
1、换尿布时没有尿或尿色深黄;
2、宝宝口唇发干、不断用舌头舔嘴唇;
3、大便变得干燥,硬结;
4、经常苦恼、烦躁、难以入睡;
5、前囟或眼窝与正常相比有所凹陷(严重缺水);
6、哭闹时眼泪相对减少,或是没有眼泪(严重缺水)。
五、饮水健康——宝宝最适合喝白开水
白开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而其中的钙、镁等元素对身体是很有益的。但要注意给宝宝喝新鲜的白开水,因为暴露在空气中4小时以上的开水, 生物活性将丧失70%以上。
研究发现, 煮沸后冷却至20~25 摄氏度的白开水, 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与宝宝体内细胞液的特性十分接近,所以与体内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比较容易穿透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损伤宝宝娇嫩的胃黏膜,影响消化能力,所以一般夏天宝宝最好饮用与室温相同的白开水,而冬天则饮用摄氏40度左右的白开水最适宜。
Tips:最好不要给宝宝喝各种人工配制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有人工添加剂,多对宝宝胃肠道有刺激,轻则引起不适,妨碍消化,重则引起痉挛等。
(责任编辑:江明霞 )
文章关键词:
吃番茄对男性健康有益,可以有效预防前列腺癌,还能改善男人的精子浓度和活力。但是,并不能理解为“男性吃番茄可以壮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那……详细>>
油炸食物、烧烤吃起来倍有滋味,但是隔天起床后冒出来的青春痘也很有存在感。长青春痘不是油性肤质人群专属,所有肤质的人都可能长痘。长痘与饮食……详细>>
之前昆凌怀孕期间拍写真化的雀斑妆收到了不少赞美,但是现实中斑斑点点的“斑主”却不见得有这待遇。女性的脸上长了斑,通常会选择化妆遮瑕来盖住……详细>>
很多饮食习惯是我们从小到大就已经习以为常的,例如早餐吃烧饼油条。又或者学习西方的“新式早餐”,一份蔬菜水果就解决了。早餐是一天能量供应的……详细>>
睡觉的时候出现打鼾并不稀奇,但是在睡觉时经常打鼾、有睡眠障碍或者在白天有嗜睡习惯的年长者要额外警惕了。因为据外媒报道,这些老年人患糖尿病……详细>>